相比于传统的图文营销,抖音正在改变着中国电影的营销生态。
除了抖音已经拥有足够庞大的电影爱好群体外,短视频的表达方式和分发模式也已经跟电影融合共生。首先,短视频比图文更加直接,更具感染力,这种高娱乐性和互动性的模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点燃观众情绪;其次,短视频平台按照兴趣标签的推荐分发能力,可以让短视频内容精准地抵达受众群体,并且缩短用户决策链,实现为票房导流的目的。
一句话,抖音可以让观众在最短时间内喜欢上一部影片,抖音分发机制可以帮影片快速找到精准受众。而这两点,在过去一直都是电影营销中最大的痛点。
2019年,抖音携手光线影业、万达影业、阿里影业、新丽电影等六大头部影视公司,开启“视界计划”战略合作,通过双屏联动、品牌蓄势、宣发资源合作、音乐赋能等四大举措助力影视宣发。
如今,不仅头部影视公司,在抖音开设电影的官方账号已经跟开设微博账号一样,是营销中不可绕过的一个环节,而官抖账号通常会被在上映前后高密度地使用,以提升和维持影片热度,一般官抖账号都会发布几十甚至上百支短视频。
除了官抖账号外,明星、导演、制片方、剧中角色、专业影视自媒体,包括解说类、剪辑类大V,都可以通过不同角度产出丰富的碎片化电影内容,不断地满足和加强用户在抖音对电影的认知。
虽然“影视剪辑”曾一度引发争议,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,目前更多的视频剪辑并非观众自发,而是片方主推,以实现“以短带长”的营销目的。毕竟,长视频和短视频并非敌对关系。长视频平台的影视剧需要通过短视频平台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,带动流量。而短视频用户也需要“影视剪辑”来满足更广泛的创意需求。
《电影·短视频营销白皮书》数据显示,在2019年至少去过一次影院的抖音电影兴趣用户中,抖音已经是了解电影内容的主力渠道,占比高达71%。
既有专业力量的“内容大放送”,也有大量普通用户的积极响应,这无疑极大地扩大的电影的宣发声量。更重要的是,抖音可以让用户来“玩”电影,挑战赛2.0、贴纸、BGM等一系列的玩法,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参与感,带动了观众的“共情感”,让抖音成为了一个新型的电影演绎场。
比如,爆款动画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在宣传中,就根据影片角色“哪吒”“敖丙”推出三款限定贴纸“魔童哪吒”“哪吒变身”“敖丙”,引来了关晓彤、陈赫等一众明星的参与,加速了全民营销。李现的第一条抖音视频就是以“哪吒”形象亮相,这也助推电影主话题播放量高达120亿+次。
而《流量地球》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《你好,李焕英》等影片火爆的背后,除了影片自身品质过硬外,也都有借助抖音短视频的力量。